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可检测低浓度的生物分子
浏览次数:37发布日期:2025-09-05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可检测低浓度的生物分子,适用于低丰度基因或微量样品的分析。由于光信号具有放大效应,即使微弱的生物学变化也能被清晰捕捉并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提升实验可靠性;荧光素酶反应通常在几分钟内完成,能迅速生成稳定的光信号。这一特性使其特别适配于实时监测或高通量筛选场景,大幅缩短实验周期,提高研究效率;
相较于其他发光或荧光检测方法,荧光素酶系统的本底噪声低。这主要归功于反应特异性强且无自发荧光干扰,确保信号与噪声比处于理想范围,降低假阳性风险;试剂盒组分经过预优化,用户只需按说明混合试剂即可启动反应,无需复杂设备调试。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的使用步骤:
1.细胞培养与处理
-在96孔或384孔细胞培养板(建议使用白板)中铺合适密度的待测细胞,例如表达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或表达分别带有微荧光素酶大小片段的两个蛋白以研究其相互作用的细胞。
-根据实验需求对细胞进行相关处理,并继续培养合适的时间。
2.试剂准备
-取出缓冲液,平衡至室温;快速瞬时离心底物管10秒钟,将内容物收集于管底,放置在冰盒上。
-准备检测工作液:根据实验需求确定配制的试剂量。试剂盒中的底物通常是200&迟颈尘别蝉;浓缩液,配制时需将其加到缓冲液中,充分混匀,配制成1虫的检测工作液,且整个过程要注意避光操作。
3.仪器准备与校准
-使用前需对荧光检测仪进行校准和预热,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依据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特性,正确设置检测参数,如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积分时间、增益等,以获取准确的荧光信号。
4.加样操作
-取出待测细胞培养板,平衡至室温。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先加入细胞裂解液,再加入荧光素酶底物等试剂,加样时要准确、快速,避免产生气泡,确保试剂之间充分混合。加样顺序和时间间隔可能会影响反应的起始和进程,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5.检测读数
-若使用单管的荧光测定仪,为取得测定效果,样品和测定试剂混合后到测定前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相同时间内,例如30秒内。由于温度对酶反应有影响,所以测定时样品和试剂均需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测定。